簡 介 英文名異名苧麻斑蛺蝶、麻毛蟲、麻辣蟲 學名Acraca issorie (Hubner),又稱為Pareba vestaFabricius,屬鱗翅目,蛺蝶科,為害蕁麻、苧麻、醉魚草屬植物及茶樹。北限未過淮河,南抵臺灣、海南及廣東、廣西、云南,東部濱海,西達四川、云南、西藏局部地方密度大,能造成一定為害國外分布于日本、越南、老撾、泰國、緬甸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。 [為害癥狀]以幼蟲取食麻葉,嚴重時葉片被吃光,僅留葉柄和主脈,呈半透明網狀,降低產量和品質。病原物侵染循環發生因素 [形態](1)成蟲。體長20~26mm,翅展53~70mm頭部黃褐色,觸角黑色球棒狀前后翅均為土黃色前翅前緣和外緣黑褐色,外緣黑褐色部分中有土黃色斑8~9個;后翅近外緣黑褐色部分有近三角形的土黃色斑8個。(2)卵。近圓形,長0.9mm卵殼表面有10多條隆起的線初產時鮮黃色,近孵化時呈灰褐色。(3)幼蟲。成熟幼蟲約36mm,頭赤黃色,前胸硬皮板及臀板呈褐色,其余各節蛋黃色,背線、亞背線、氣門線和基線均為絳紫色,胸足、腹足均黑色全身被枝刺,長有細長分枝,前胸和腹部的最后兩節各2根,中、后胸各4根,腹部1~8節各有6根。(4)蛹。長約25mm,灰黃色,圓錐形頭和胸部背面有兩條深土黃色紋,腹部有5條深土黃色縱紋,前胸到第7腹節背面各有明顯突起兩列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收麻后清潔麻地,注意鏟除雜草和清除殘枝落葉,做到廂面、廂溝、地邊三光收獲頭麻、二麻時,每莢麻留下腳麻l~2根,可把幼蟲誘到腳麻上為害,翌晨人工捕殺成蟲發生盛期發動群眾捕捉成蟲、摘除蟲蛹和著卵葉。(2)物理防治。利用幼蟲群聚和趨暖越冬習性,于三麻收獲前2、3天幼蟲向越冬場所轉移前,插置草把750~900個/hm2,可誘到90%以上幼蟲,集中燒毀。(3)藥劑防治。在幼蟲群聚為害時噴90%晶體敵百蟲l 000~1 200倍液,或每g含100億孢子的青蟲菌粉7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