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Soybean anthracnose 大豆炭疽病普遍發生于我國各大豆產區,南方重于北方,嚴重時減產50%以上。 [為害癥狀](1)幼苗。帶病種子播種后,大部分于出苗前即死于土中。子葉染病,病斑黑褐色,病斑擴展后常出現開裂或凹陷。氣候潮濕時,子葉呈水浸狀,很快萎蔫、脫落。病斑可從子葉擴展到幼莖上,致病部以上枯死。(2)葉片。成株期葉片發病,病斑呈不規則形,邊緣深褐色,內部淺褐色,病斑上生粗糙刺毛狀黑點,即分生孢子盤。(3)莖桿。初生紅褐色不規則形病斑,漸變褐色,最后變灰色,其上密布呈不規則排列的小黑點。(4)豆莢。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,其上具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。病莢不能結實或莢內種子發霉,呈暗褐色皺縮。 [病原]病原為Colletotrichum glycines Hori,屬半知菌亞門。有性態為大豆小叢殼Glomerella glycines (Hori) Lehman et Wolf,屬子囊菌亞門。(1)形態。子囊殼球形,直徑180~340μm。子囊長圓形至棍棒狀,大小(30~106)μm×(7~13.5)μm。子囊孢子單胞,無色,四周生許多黑色或深褐色剛毛,長100~200μm。分生孢子梗無色,短。分生孢子鐮刀形,單胞,無色,大小(16~25)μm×(3.7~4.5)μm。(2)特性。病菌發育適溫為25~28℃,高于34℃或低于14℃均不能發育。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~29℃,最適pH7~9。 [侵染](1)越冬。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株或病種上越冬。(2)侵入。帶菌種子播種后,病菌即可侵入幼苗。從病種長出的病苗在潮濕條件下產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風雨傳播,進行多次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苗期低溫,生長后期高溫多雨的年份,發病重。(2)栽培因素:大豆發芽出土慢,發病就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種子處理: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靈或50%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拌種,拌后悶種3~4小時,也可以用種子重量0.3%的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拌種。(2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或選用無病種子。實行3年以上輪作。合理密植,避免施氮肥過多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勤除田間雜草,及時中耕培土,降低田間濕度。雨后及時排除積水,防止濕氣滯留,可減輕發病。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、深翻,減少越冬菌源。(3)藥劑防治:開花后,在發病初期噴灑藥劑防治,每隔10天1次,視病情連噴2~3次。藥劑可選用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或25%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47%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50%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10%世高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,或1∶1∶200波爾多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