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Young soya bean Fusarium blight異名大豆粉霉病 大豆赤霉病是大豆的重要病害,各地均有分布,發生普遍。發病較輕,對產量影響不大。嚴重發生時或多雨年份,對產量和質量有顯著影響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豆莢、籽粒、幼苗子葉。豆莢上的病斑為近圓形至不整形,邊緣時呈半圓形略凹陷。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或粉白色霉狀物。豆莢裂開,豆粒被菌絲纏繞,表生粉紅色霉狀物。 [病原]病原為粉紅鐮孢Fusarium roseum (Link) Snyder et Hansen 和尖鐮孢F.oxysporum schlecht.。紅鐮孢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,兩端細削,橙紅色。尖鐮孢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鐮刀形,無色,兩端漸尖削,具隔膜,3個,大小(19~46)μm×(3~5)μm;小型分生孢子卵形,無色,具1隔膜,大小(13~24)×(2.5~4)μm。 [侵染](1)菌源。病原以菌絲體在病莢和種子上越冬。(2)侵染。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發病適宜溫度為30℃。 [發生規律]發病適溫30℃。結莢時高溫多雨,濕度大,發病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種子處理:用種子重量0.3%的50%利克菌可濕性粉劑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,或種子重量0.2%的75%萎福雙可濕性粉劑拌種。(2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,選無病種子播種;雨后及時排水,改變田間小氣候,降低豆田濕度;種子收后及時晾曬,降低儲藏庫內濕度,及時清除發霉的豆子。(3)藥劑防治:必要時噴灑60%防霉寶水溶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,隔10~15天1次,連噴2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