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Bean leaf webber異名豆蝕葉野螟、大豆卷葉蟲、豆三條野螟 豆蝕葉野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屬鱗翅目,螟蛾科。分布北起吉林、內蒙古,南、東向達國境線,西限自寧夏、甘肅、青海折入四川、云南,長江以南較為常見。為害大豆、綠豆、豇豆等豆科植物。 [為害癥狀]大豆卷葉螟以幼蟲為害大豆葉片,常吐絲將2 片葉粘在一起,躲在其中咬食葉肉,造成膜狀葉、殘缺不全葉,有些葉片上還可見明顯的絲網。 [發生規律](1)世代。河北、山東每年發生2~3代,江西4~5代,廣東5代。(2)越冬。以末齡幼蟲或蛹在枯葉里內越冬。山東越冬代成蟲于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羽化,個別延續到6月初羽化。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蟲盛發期,為害春播大豆。6月中旬進入第1代成蟲盛發期。6~9月份在田間可見各蟲態,有時9月豆田還可見很多幼蟲。 [形態](1)成蟲。體長10mm左右,體黃褐色,胸部兩側附有黑紋。前翅外緣黑色,內橫線、中橫線、外緣線黑色波浪狀,內橫線外側具黑色點1個;后翅生有2條黑橫線,外緣也為黑色,翅展開時與前翅內、外橫線相連。(2)卵。末齡幼蟲體長15~17mm,頭部及前胸背板淡黃色,前胸側板具l黑色斑,胸部、腹部淺綠色,氣門圈黃色,沿亞背線、氣門上線、下線和基線處具小黑紋。(3)幼蟲。長0.7mm,橢圓形,淡綠色。(4)蛹。長12mm,紡錘形,褐色,外被薄繭。(5)繭。長17mm左右,橢圓形,薄絲質,白色。 [習性](1)成蟲。成蟲晝伏夜出,夜間交配,白天喜潛伏在葉背面隱蔽,有趨光性。多產卵于葉片背面。(2)幼蟲。初孵幼蟲先在葉背取食,后吐絲把2~3片豆葉向上卷折。幼蟲活潑,受驚時迅速倒退。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,亦可落地在落葉中化蛹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大豆收獲后,及時清潔田園,清除田間殘留的枯枝落葉,減少越冬蟲源基數。 (2)藥劑防治。當發現田間有1%~2%的植株有膜狀葉或卷葉時,就應立即用藥防治。可選用1%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、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、50%殺螟松乳油800~1000倍液或90%晶體敵百蟲1500 倍液噴霧,隔7~10d噴1次,連噴2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