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Grass thrips異名玉米薊馬、玉米黃薊馬、草薊馬 玉米黃呆薊馬,學名Anaphothrips obscurus (Müller),異名Anaphothrips striatus (Osborn)。又稱為玉米薊馬、玉米黃薊馬、草薊馬。屬纓翅目,薊馬科。為害玉米、麥類、谷子、高粱、水稻等,苗期常見害蟲。國內分布區北起北京、甘肅、新疆,南抵臺灣、海南及廣東、云南南境,東面濱海,西達新疆西陲,并由甘肅折入四川、云南,再向西發展,采于西藏的江孜、阿里~帶在新疆及四川,均有嚴重為害報道國外分布于日本、澳大利亞及歐洲、非洲、北美洲等地。 [為害癥狀]以成蟲、幼蟲在葉背吸食汁液對植物造成嚴重為害,為害葉背致葉背面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,伴隨有小污點,葉正面與銀白色相對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,受害嚴重者葉背如涂~層銀粉,端半部變黃枯干。 [發生規律](1)發生世代。年生代數不詳。(2)越冬及蟲源。成蟲在禾本科雜草根基部和枯葉內越冬。(3)發生因素。①氣候因素低洼窩風而干旱環境的玉米上發生多,為害重干旱年份發生多,為害重。②栽培因素小麥植株矮小而稀疏地塊中的套種玉米上發生多,為害重溝、路、梁邊的玉米上發生多,為害重缺水缺肥的玉米受害最重。 [形態](1)成蟲。成蟲雌蟲長翅型體長約1~1.2mm體暗黃色,胸部有暗灰斑,腹部背片較暗觸角第1節灰白,第3~4節黃色,但逐漸色暗,第5~8節暗灰棕色前翅灰黃色足黃色,脛節和脛節外緣略暗,腹端鬃較暗頭和前胸背面無長鬃觸角8節,第3、4節上有叉狀感覺錐,第6節有淡而亮的斜縫(亦稱偽節)后胸盾片中部有模糊網紋,兩側為縱紋;前中鬃距前緣較遠前翅長而窄,基部寬,脈顯著;前脈基部鬃8根,端鬃2根,后脈鬃7~8根腹部第8節背片后緣梳完整;第9和第10節背鬃較長雌蟲半長翅型:翅長度僅達腹部第5節雌蟲短翅型:翅略呈長三角形芽狀,翅胸比長翅型為窄,幾乎不寬于前胸。(2)卵。成蟲用鋸齒狀產卵器把卵產在玉米葉片的葉肉內卵殼白色卵長約0.3mm左右,寬約0.13mm,腎形,乳白至乳黃色。(3) 若蟲。若蟲初孵若蟲小如針尖頭、胸占體的比例較大,觸角較短粗2齡后體色為乳青或乳黃色,有灰色斑紋觸角末數節灰色足、脛節基部、各跗節、第9腹節后緣和第10腹節端部灰色體鬃很短,僅第9、10節鬃較長中、后胸及腹部表皮皺褶不平,每節由數橫排隆脊狀顆粒構成第9腹節上有4根背鬃略呈節瘤狀。(4)蛹。前“蛹”(第3齡),頭、胸、腹淡黃色,觸角、翅芽及足淡白色,復眼紅色觸角分節不明顯,略呈鞘囊狀,向前伸體鬃短而尖,第8腹節側鬃較長,第9腹節背面有4根彎曲的齒“蛹”(第4齡)與前“蛹”不同的是觸角鞘背于頭上,向后至前胸翅芽較長,接近羽化時帶褐色。 [習性]玉米黃呆薊馬行動遲緩,陰雨天活動減少,有時被觸動后也不遷飛爬行主要在葉反面為害,為害后的葉反面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,并伴隨有小污點(即蟲糞),葉正面與銀白色條斑相對應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成蟲在取食處產卵,產卵于玉米葉肉中,微鼓而發亮,對光用眼透視,可見針尖大小的白點,即卵和卵殼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天氣干旱時要注意灌溉并合理施肥,減輕為害。(2)藥劑防治。大發生情況下用有25%抗螨23乳油 500~600倍液,或73%克螨特乳油 1 000~2 000倍液,或25%滅螨猛可濕性粉劑 1 000~1 500倍液,或20%甲氰菊酯乳油 2 000倍液,或2.5%天王星乳油 3 000倍液,或5%尼索朗乳油 2 000倍液,或20%雙甲脒乳油 1 000~1 500倍液,或1.8%阿維菌素乳油,或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,或25%的輝豐快克乳油 等1 500~2 000倍,15%噠螨靈乳油 2 5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左右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