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異名高粱斑點病 高粱斑點病在我國華北、東北、西南地區均有發生。近年來該病為害有上升趨勢,嚴重的可引起絕收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葉片。病斑為不規則形,黃褐色至灰褐色,邊緣紅紫色,大小約1cm以上。多從葉緣或葉端開始發病,也有的發生在葉面上或穗的上部。病斑擴展時可相互融合,后期在干枯的病斑上散生或生出成行的小黑點。 [病原]病原為高粱葉點霉Phyllosticta sorghim Sacc.,屬半知菌亞門。(1)形態。分生孢子器褐色,球形至扁球形,直徑53~169μm。分生孢子無色,橢圓形,單胞,大小(3.5~6)μm×(2.0~3.0)μm。(2)特性。病原菌生長適溫為25~30℃,最高35~40℃,最低10~15℃。 [侵染](1)越冬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。(2)侵入。第二年條件適宜時侵染葉片,后病部產生新的分生孢子,隨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流行。(2)栽培因素。播種早的田塊病情重于晚播的田塊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適期播種,不宜過早。(2)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噴灑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,或60%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每隔10天左右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