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Millet black sheath 粟黑鞘病為害粟、小麥、大麥、黑麥和多種禾本科草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葉鞘,也可以為害葉片、穗軸等部位。葉片發病,病斑橢圓形、長圓形或不規則形,大小(0.2~3)mm×(0.5~8)mm,無明顯邊緣。葉鞘發病,病斑淺褐色至深褐色,橢圓形至長圓形,無明顯邊緣。濕度大時,病斑上均可長出橄欖色至黑色的霉狀物,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[病原]病原為麥根腐平臍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(Sacc.)Shoem.,屬半知菌亞門。有性世代為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(Ito et Kurib.) Drechsl.,屬子囊菌亞門。形態及特性參見小麥根腐病。 寄主有粟、小麥、大麥、黑麥和多種禾本科草 [侵染](1)越冬。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,種子也可帶菌。(2)侵入。播種后,種子和土壤中的病菌侵染幼芽和幼苗。在生長季節內發病部位產生分生孢子,借風雨傳播,發生多次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期高溫多雨有利于病害發生。(2)農業防治:幼苗出土慢,發病重。土溫20℃以上,高濕有利發病。土質貧瘠、水肥不足易發病。 該病的癥狀與粟胡麻斑病容易混淆:黑鞘病在一個葉片上的病斑通常有多種形狀,特別是產生比較長的條斑;而胡麻斑病的病斑形狀比較一致,主要是橢圓形或梭形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對谷子生長發育影響不大,一般不需要單獨防治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