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Millet rust 粟銹病是粟重要病害之一,世界各粟產區均有發生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葉片,葉鞘上也可發生。發病初期在葉片兩面均可產生深紅褐色斑點,即銹菌的夏孢子堆,以葉面較多。夏孢子堆隆起,長橢圓形或橢圓形,約1mm左右,散生或排列成行。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,即夏孢子。夏孢子堆較多時,可引起葉片早期枯死。 [病原]病原為粟單胞銹菌Uromyces setariae-italicae (Diet) Yoshino,屬擔子菌亞門。(1)形態。夏孢子黃褐色,橢圓形,單胞,表面有刺,柄無色,大小(22~34)μm×(18~26)μm。冬孢子黃褐色,球形、長球形或多角形,大小(20~30)μm×(16~24)μm,單胞,有柄。性子器金黃色,產生在破布木葉表面,稍突起。銹子器黃色或褐色,寬圓桶狀,聚生在破布木葉背,直徑0.5~1.5cm,表面有疣突。銹孢子扁圓形、橢圓形或三角形,表面密生細疣,半透明,大小為(20~27)μm×(18~23)μm。(2)特性。粟單胞銹菌是一種多孢型轉主寄生菌,在粟上產生夏孢子、冬孢子,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,擔孢子侵染轉主寄主破布木,產生性孢子和銹孢子。然而除印度之外,其他國家尚未報道過粟銹菌的轉主寄主。 [侵染](1)越夏和越冬。有轉主寄主地區可借銹孢子世代侵染粟,借冬孢子世代侵染破布木以完成其生活史。我國華北地區夏粟區的夏孢子可以越冬、越夏,成為初侵染源。(2)侵入。夏孢子借氣流傳播,落到葉片上,遇適宜溫度,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即可萌發成泡囊,再從其上產生侵染絲侵入附近細胞,形成吸胞吸取養分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7~8月雨水較多的年份,銹病發生普遍而嚴重。(2)栽培因素。地勢低洼,施用氮肥過多,植株生長過密,田邊寄主雜草多都有利于發病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栽培豐產早熟品種或適期早播,以避過銹病的盛發期,減輕為害的程度。施肥要避免氮肥過多,氮、磷、鉀配合比例應適量,可減輕銹病的發生。要勤清除雜草,合理密植,保持壟間、株間通風透光。清除田間病殘株,實行秋翻地。(2)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及時噴灑藥劑防治,每隔10~15天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藥劑可選用2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15%三唑醇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12.5%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,或25%敵力脫乳油3 000倍液,或40%福星乳油9 0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