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Millet red leaf 粟紅葉病在我國北部粟產區普遍發生。 [為害癥狀]不同品種所表現的癥狀差異很大。紅、紫稈品種發病,葉、葉鞘和穗變紅。葉片變紅通常自葉尖向基部蔓延,使葉片全部紅化,一般葉正面先變紅,反面可保持綠色一段時間才變紅。葉片變紅一直蔓延到葉鞘,穗上的芒也變紅,最后葉面干枯。植株可表現各種輕重不同的癥狀,植株矮小,葉面皺縮,頂端葉片直生或簇生,穗短、籽粒秕瘦,甚至不結實。一般感病越早,癥狀愈重。青稈品種的癥狀一般和紫稈品種相同,只是病葉和葉鞘不紅化而黃化。 [病原]病原為大麥黃矮病毒的一個株系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,簡稱BYDV。形態及特性參見小麥黃矮病。 [侵染]粟紅葉病病毒在野生雜草上越冬。第二年主要靠玉米蚜等8種蚜蟲傳毒,種子、土壤均不傳病。 [發生規律]粟田及附近田塊的大量帶毒越冬雜草是誘發紅葉病的重要因素。(1)氣候因素。春季氣候干燥、氣溫升高較快的年份,病害發生普遍且嚴重。(2)栽培因素。玉米蚜發生早、數量多、時間長的地塊,發病比較重。早播,發病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施足基肥,適當增施氮、磷肥料促進植株生長,提高抗病力。及時鏟除粟田及其周圍的雜草寄主,減少病毒來源。積極防治蚜蟲,減少病毒傳播機會。(2)化學防治:必要時可于發病初期噴灑0.5%抗毒豐水劑300倍液,或20%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10%病毒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以緩解病情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