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Cotton pinkboll rot 棉鈴紅粉病是棉花鈴期的一種常見病害,發病率0.16%~8.75%。各棉區都有發生,南部棉區較多,北部棉區在秋季多雨年份發生。 [為害癥狀]棉鈴受害,表面布滿粉紅色的絨狀物,厚而緊密,空氣潮濕時,絨狀物變成白色,使棉鈴不能開裂,纖維變褐粘結成僵瓣,棉瓤干縮。 [病原]病原為粉紅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(Pull.) Link,屬半知菌亞門。異名Trichoderma roseumPers.、Cephalothecium roseum Corda。(1)形態:①菌落初白色,后變粉紅色。②分生孢子梗。無色,直立,頂端略彎曲,大小(84.8~198.4)μm×(2.56~3.84)μm,頂端一側生一分生孢子。③分生孢子。梨狀或卵圓形,一端有乳頭狀突起,大小(9.28~27.20)μm×(5.44~12.8)μm。 [侵染](1)菌源。該菌是弱寄生菌,主要在土壤中及鈴殼和病殘體上越冬。(2)傳播:條件適宜時,多從棉鈴傷口或裂縫處侵染。病鈴上的病菌借風、雨、水流和昆蟲傳播,進行再侵染,造成棉鈴大量霉爛。 [發生規律](1)環境因素。紅粉病發生所需溫度偏低,發生期的旬平均溫度為19.3℃到25.6℃,秋季多雨的氣候更是引起紅粉病加劇為害的適宜條件。(3)栽培因素。土壤黏重,排水不良,種植密度大,整枝不及時,施用氮肥過多,發病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①冬季清除爛鈴及病殘體,減少侵染來源;實行水旱輪作,減少菌量積累。②合理施肥。施足基施,適施苗肥,重施蕾肥、花肥。增施磷鉀肥,防止徒長,增強植株抗病力。③合理密植,及時整枝打杈,雨后及時開溝排水,降低田間濕度。④發現病鈴及時摘除剝曬,既可減少田間病原,又可降低損失。⑤及時防治鈴期害蟲,以減少棉鈴傷口。(2)化學防治:①用種子重量0.5%的40%拌種雙可濕性粉劑,或0.5%的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,或0.5%的5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拌種。②棉田剛出現爛鈴時噴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400倍液,或25%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700~800倍液,或41.6%保鈴豐300倍液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。隔10天噴1次,連續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