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Cotton rhizopus boll rot 棉鈴軟腐病引起棉鈴腐爛,降低棉花品質和產量,主要發生于長江流域棉區。 [為害癥狀]病鈴初生暗綠色或褐色病斑,后擴大并出現軟腐,表面長出大量白色絨毛狀的菌絲,后逐漸變為黑灰色,其頂端著生黑色小點狀子實體。剝開病鈴,可見棉鈴內部呈濕腐狀。該病發生后迅速擴展,造成全鈴濕腐或干縮。 [病原]病原為鋪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(Ehrenb.et Fr.) Vuill.,屬接合菌亞門。(1)形態:菌絲區匍匐在棉鈴表面或內部,發達有分枝。孢囊梗2~3根叢生在假根上,頂端產生孢子囊。孢子囊暗褐色,球形,能產生大量孢囊孢子。孢囊孢子灰色或褐色,單胞,球形或多角形至梭形,大小11~14μm。接合孢子黑色,球形,表面具突起。(2)特性。該菌腐生力強。子囊孢子發芽溫限1.5~33℃,26~29℃發育最好,35℃經10分鐘死亡。結合孢子23~25℃發育最好,低于6.5℃、高于30.7不能發育。 (3)寄主。棉花、玉米、甘蔗、高粱、馬鈴薯、黃瓜等。引起苗腐、鈴腐。 [侵染](1)菌源。病原以孢囊孢子在病鈴或其他寄主和附著物上腐生越冬。(2)傳播:條件適宜時萌發出菌絲,從傷口、鈴殼裂縫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,分泌果膠酶,致病組織呈漿糊狀,在破口處又產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,靠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大水漫灌,田間濕度大,整枝不及時,株間郁閉也有利于軟腐病的發生。軟腐病為棉花爛鈴的腐生性病害,其發生與蟲害關系密切,多因蟲傷引起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軟腐病的防治應以防治鈴期害蟲為重點,輔以殺菌劑防治。(1)農業防治:加強肥水管理,增施農家肥和磷、鉀肥適當密植,及時整枝打杈,去掉下部老葉,保持通風透光。雨后及時排水,嚴禁大水漫灌,降低田間濕度,增強棉株抵抗力。及時收摘爛鈴,可減少損失。(2)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噴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。或47%加瑞農可濕性粉劑 800~1 000倍液,或56%靠山水水分散粒劑 700~800倍液,或77%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。隔10天噴1次,連續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