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Cotton black leaf spot異名棉花黑斑病 棉花輪紋病是棉花苗期葉部病害中分布最廣、為害面積最大、流行頻率最高的病害。在陰濕多雨年份,往往猖撅流行,病葉率可達100%,給棉花生產造成毀滅性的災害。各棉區均有發生,北方棉區重于南方棉區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發生在1~2片真葉期,為害子葉和真葉。受害的子葉、真葉,初生淺黃色、背面凹陷的小圓斑,邊緣紫紅色。初為2~3mm,后逐漸擴大到10~15mm,近圓形,黑褐色,邊緣有紫色暈環,大型病斑常有2~3重較為明顯的輪紋。濕度大時,病斑上長出墨綠色霉層,嚴重的每張葉片上病斑多至數十個,造成子葉枯焦脫落。葉柄受害呈黑褐色條斑,后病斑環繞葉柄致葉柄倒折。成株期發病,病斑多為圓形或近圓形,具明顯同心輪紋。空氣干燥時,病斑干裂破碎,病葉枯萎脫落。鈴上病斑不規則,紫褐色或淡褐色。棉絮被害則變成灰色或暗灰色。 [病原]病原為多種鏈格孢,主要有大孢鏈格孢Alternaria macrosporaZimm.、細極鏈格孢A.tenuissimaWiltsh及棉鏈格孢A.gossypina (Thum.)Hopk,均屬半知菌亞門。(1)形態:大孢鏈格孢分生孢子梗淺褐色至暗褐色,多單生或成束,基部膨大,略彎曲。分生孢子黃褐色或深褐色,倒棍棒狀,有橫隔6~10個。(2)特性:病菌生長適溫27~30℃,高于37℃、低于0℃均不能生長,分生孢子在2~35℃范圍內均可萌發。大鏈格孢致病力強,能直接侵入,在子葉或真葉上產生較大輪紋斑。 [侵染](1)菌源。病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棉籽的短絨上越冬,越冬病斑內菌絲體在氣溫7℃以上即可產生分生孢子。(2)傳播。棉籽播種后病殘體及棉籽上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,從傷口侵入或直接侵入。病菌主要是在棉苗受寒冷凍害或各種損傷,抗病力減弱時侵染,并可進行多次再侵染,引起田間的病害流行。 [發生規律](1)環境因素。陰濕多雨,低溫,棉苗抗病性減弱,是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。(2)栽培因素。棉花生長后期,植株衰弱,遇合適環境條件,也會出現發病高峰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藥劑防治:用種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,或0.5%的0%拌種雙拌可濕性粉劑拌種。(2)農業防治:清除病殘體,播前深翻土地,將帶病表土和病殘體深翻到深層,減少病原傳播。精選種子,提高播種質量。提倡地膜覆蓋,提高苗期地溫減少發病。加強水肥管理,合理施用有機肥及氮、磷肥,培育壯苗,適時中耕。(3)藥劑防治:發病初期噴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懸浮劑500倍液,或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,或80%噴克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。隔7天噴1次,連續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