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Barley covered smut 大麥堅黑穗病是大麥上常見的病害之一,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大麥產區,局部地區,發病較重。 [為害癥狀]病株最上一節的節間長度縮短,株高一般較健株稍矮,病穗抽出時間較健株稍遲。有時,穗子下半部被葉鞘包裹,不能完全抽出。抽穗后,病穗上的小花、小穗均被破壞,變成一團黑粉狀物,外被一層薄膜,膜初為青灰色,后變為灰白色,一般不易散開。 [病原]病原為大麥堅黑粉菌 Ustilago hordei (Pers.) Lagerh.,屬擔子菌亞門。冬孢子圓形至橢圓形,直徑5~9μm,褐色,半邊色較淺,表面光滑無刺。(2)特性。冬孢子在5~35℃范圍內均能萌發,以20℃為最適。冬孢子抗干熱能力強,抗濕熱能力弱。冬孢子在干燥條件下,5年后仍保持其發芽力;但在濕土中,發芽力僅能保持很短的時間。 [侵染](1)越冬。病原菌以菌絲在穎殼及種皮內越夏或越冬,也可以厚垣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越冬。(2)侵入。帶菌的種子播種后,種子表面的病菌或潛伏在種子內部的病菌開始萌發并進入生長點,隨麥苗生長向上擴展。大麥抽穗前,病菌為害花器或種子,又形成大量冬孢子,出現病穗。該病系幼苗侵染性病害,每年只在苗期大麥胚芽出土侵染一次。 [發生規律]一般冬大麥遲播的,發病重。一切延緩麥苗出土的因素,都有利于病害發生。土溫20℃、土壤持水量在40%~50%時,發病率最高。土溫變幅較大時,發病率也較高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參見小麥腥黑穗病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