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Barley loose smut 大麥散黑穗病在冬麥區和春麥區均有發生。一般發病率在1%~5%之間,個別發生較重的地區,發病率可高達10%左右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穗部,病株抽穗時間常略早于健株。病穗在抽出苞葉之前,內部花器就已變成黑粉,即厚垣孢子,隔著苞葉可透視到灰色粉團。初期病穗外面包有一層灰白色薄膜。病穗露出苞葉后,薄膜破裂,黑粉隨風雨吹散,只剩一個空穗軸。有時病穗保留少數結實小穗。一株發病,往往主莖穗和分蘗穗都表現為病穗,但也有個別分蘗穗未被侵染而正常結實。在個別情況下病菌也能侵染葉片,偶而在劍葉和倒數第二葉的葉片上也產生黑色線條狀的孢子堆。 [病原]病原為裸黑粉菌 Ustilago nuda (Jens.) Rostr.,屬擔子菌亞門。厚垣孢子球形,褐色,一邊略淺,表面布滿細刺,直徑5~9μm,萌發生菌絲。(2)特性。厚垣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0~25℃。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~30℃。厚垣孢子在自然條件下只能存活幾個星期,無法作為初侵染源。 [侵染](1)越冬。病菌以菌絲體潛伏在種子的胚部越冬。帶菌種子是唯~的初侵染菌源。(2)侵入。大麥散黑穗病屬于單循環病害,在大麥的~個生長季中只侵染一次。帶菌種子播種后,潛伏在胚部的菌絲體也開始萌動,菌絲隨著大麥的生長點伸長而向上蔓延。到大麥孕穗期間,菌絲體在整個穗部迅速發展增殖,破壞花器并耗盡其營養,形成厚垣孢子。成熟的厚垣孢子隨風吹散,落到健穗花器上,萌發后一般由大麥雌蕊柱頭侵入,經花柱進入子房,穿過珠被,到達胚珠。隨著大麥種子的成熟,菌絲的胞膜略有加厚而進入休眠狀態。 [發生規律](1)品種因素。揚花期穎殼開張的品種比穎殼緊閉的病害重。(2)氣候因素。大麥抽穗揚花期間風雨頻繁有利于病害發生。(3)栽培因素。種子帶菌率越高,發病越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種子處理:參見小麥腥黑穗病。(2)農業防治:建立無病留種田,留種田應設在距有病大麥田300米以外的地方。從大麥始穗起勤檢查留種田,發現病穗,及時剪除,帶出田外集中埋入土中或漚肥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