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wheat blossom midge 小麥吸漿蟲有麥紅吸漿蟲Sitodiplosis mosellana (Gehin)、麥黃吸漿蟲Comtarinia tritci (Kiby),均屬雙翅目,癭蚊科。北起黑龍江、內蒙古,南至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貴州;東近國境線,西達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。世界性的毀滅性害蟲,也是我國黃淮麥區的主要害蟲。可局部成災,減產80%以上,甚至絕收。除小麥外,還可為害大麥、青稞、燕麥、黑麥、雀麥等。 [為害癥狀]幼蟲以口器銼破麥粒果皮,吸食麥粒漿液,出現癟粒,嚴重時造成絕收。 [發生規律](1)世代。每年發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。(2)越冬。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。(3)氣候。吸漿蟲發生與雨水、濕度關系密切,黃淮地區4月上旬降水量在20mm以上,發生量大。(4)栽培。麥紅吸漿蟲在20~25℃及20%~28%土壤含水量最適于發生。當土壤含水量達36%時,其死亡率達40%~45%。麥穗穎殼堅硬、扣和緊、種皮厚、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。抽穗整齊,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,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,可逃避其為害。天敵。主要天敵有寬腹姬小蜂、尖腹黑蜂、螞蟻、蜘蛛等。 [形態](1)麥紅吸漿蟲。成蟲體長2~2.5mm,翅展約5mm,體橘紅色。雄蟲觸角14節,第3節后每節有兩個等長的結,結上有1圈長毛。雌蟲觸角每節僅有1個節,環狀毛極短。前翅發達、透明,后翅退化成平衡棒。胸部發達,腹部略呈紡錘形,較雌蟲為細,末端稍向上彎曲。雄蟲抱器基節有齒,端節細,腹瓣狹,比背瓣長,前端有淺刻。雌蟲腹部9節,細長,全部伸展時約為體長的~半,形成偽產卵管。卵長橢圓形,長約0.3mm,淡紅色,表面光滑,近孵化時紅色,前端較透明。末齡幼蟲2.5~3mm,體橙色或金黃色,長橢圓形,較扁,無足,蛆狀,體表有魚鱗狀皺起。頭小,無眼,觸角短小。前胸腹面有一“Y”劍骨片,其前端分叉刻入較深。腹部末端有兩對尖形突起。蛹長約2mm,橘紅色,頭頂前有2根白毛,頭的后面前胸處,有2根黑褐色長毛。(2)麥黃吸漿蟲。成蟲體鮮黃色,雌蟲體長2mm,雄蟲體長1.5mm。雄蟲抱握器基節內緣光滑無齒,端節末齒小而不明顯,腹瓣分裂。雌蟲偽產卵管細長,全伸出約為體長2倍。卵長0.29mm,寬0.068mm,淡黃色,香蕉形。末端有絲狀附屬物。老熟幼蟲體長約2.5mm,黃綠色,體表光滑。胸部腹面“Y”形劍骨片缺刻淺。最后~對氣孔在腹部第8節后緣,顯著突出在外。腹末亦生兩對突出物。蛹體淡黃色,腹部帶黃綠色。頭前端有1對感覺毛,與1對呼吸管等長。 [習性](1)麥紅吸漿蟲。成蟲畏光和高溫,中午多潛伏麥株下部葉叢間,早晚活動最盛,尤以晴朗無風的夜晚活動最盛。成蟲羽化后當日交配產卵,卵多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,產卵部位以護穎與外穎、小穗柄和穗軸等處最多。卵常數粒集聚在~起,~雌產卵量為60~70粒。成蟲壽命3~5天。卵期3~5天,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鉆入麥殼中,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~20天,經2次蛻皮,幼蟲短縮變硬,開始在麥殼里蟄伏。遇有濕度大或雨露時,蘇醒后再蛻~層皮爬出穎外,彈落入土,鉆入土縫中10cm處結繭越夏或越冬。沒有水濕,幼蟲即停留在麥殼里。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,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,有的已破繭,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,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。(2)麥黃吸漿蟲。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。雌蟲主要選擇初抽出的麥穗產卵,將將其細長的偽產卵管插入內外穎縫隙,產卵于其中,這是與紅吸漿蟲不同的特性之~。每次產卵6~8粒。黃吸漿蟲也有休眠的習性,可在土中滯留4~5年。老熟幼蟲在土壤中耐濕、耐旱能力低于麥紅吸漿蟲。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選用抗蟲小麥品種,調整作物布局改善農田環境,推廣小麥-大豆-小麥或小麥-棉花~體化種植模式,優化組裝綜防技術。(2)藥劑防治。播種前用50%辛硫磷乳油200毫升/畝,對水15千克,噴在20千克干土上,拌勻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,耙入或翻入土表層有效。南方麥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冬小麥拔節期;北方春麥區于5月進入拔節后,土內幼蟲破繭上升土表時用50%辛硫磷乳油150毫升/畝,按上法制成毒土,均勻撒在地表后,進行鋤地,把毒土混入表土層中。也可在小麥抽穗前3~5天,于露水落干后撒毒土,毒土制法同上,可有效地滅蛹和剛羽化在表土活動的成蟲。小麥抽穗開花期噴撒甲敵粉或乙敵粉用2~3千克/畝,必要時噴灑40%樂果乳油,或50%辛硫磷乳油,或80%敵敵畏乳油2 000倍液,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,或20%殺滅菊酯乳油4 000倍液,或36%克螨蠅乳油1 000倍液。水源不方便的地區或坡地,用80%敵敵畏乳油100毫升/畝,對水1~2千克,噴拌在20千克細土上制成毒土撒施在麥田中也有較好防效。該蟲卵期較長,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