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 Corn Curvularia leaf spots異名 玉米黃斑病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在主要玉米產區普遍發生,是玉米的重要病害。為害癥狀[為害癥狀]發生在玉米成株期,主要危害葉片,有時也危害葉鞘和苞葉。初生褪綠小斑點,逐漸擴展為圓形至橢圓形褪綠透明斑,中間枯白色至黃褐色,邊緣暗褐色,周圍有淺黃色暈圈,成熟病斑一般長2~5mm,寬1~2mm,大的可達7mm×3mm。濕度大時,病斑正反兩面有灰黑色霉狀物。該病癥狀變異較大,在一些自交系和雜交種上,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褐色小點。 [病原]病原為新月彎孢霉Curvularia lunata(Walker) Boed.,屬半知菌亞門。(1)形態。分生孢子梗褐色,較直,也有的彎曲,有隔膜,不分枝,大小(52~116)μm×(4~5)μm。分生孢子暗褐色,彎曲,或呈新月形,大小(20~30)μm×(8~16)μm,具隔膜3個,中間2細胞膨大,兩端細胞稍小,顏色也淺。(2)特性。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為30~32℃。分生孢子最適萌發溫度為28~30℃,相對濕度在90%以上才可萌發 [侵染]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玉米秸垛內越冬,以菌絲體在玉米垛、田間地表、土壤、堆肥中越冬。玉米秸垛、田間地表的病殘體是病菌的主要初侵染源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,7~8月高溫高濕或多雨的季節利于發病和流行。(2)農業防治:播種晚、土壤貧瘠,發病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,注意品種間的合理布局和輪換。秸稈還田或高溫堆肥、墊家畜圈、做燒柴,避免用秸稈做籬笆,村邊、地頭不留玉米秸稈。適時早播、合理密植、增施有機肥、與中矮稈作物間作等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生程度。(2)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噴灑40%福星乳油8 000倍液,或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,或12.5%烯唑酮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,或25%敵力脫乳油1 000倍液,或80%大生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。每隔10天左右噴1次,連續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