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Maize gray leaf spot異名玉米尾孢葉斑病、玉米霉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來我國玉米生產上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,在北方玉米產區危害性很大,是不容忽視的玉米新的葉部病害。 [為害癥狀]主要危害葉片,也侵染葉鞘和苞葉。發病初期,病斑橢圓形至矩圓形,無明顯邊緣,灰色至淺褐色病斑。隨后,病斑受葉脈限制逐漸擴展成矩形。后期病斑中間灰色,邊緣褐色,大小(0.5~60)mm×(0.5~6)mm,嚴重時病斑相互融合連結成片,可使葉片枯死。潮濕時葉片兩面生出灰色霉狀物,以葉背居多,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 [病原](1)形態。病原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-maydis Tehon & Daniels,均屬半知菌亞門。分生孢子梗褐色或暗褐色,頂部屈曲,大小(50~140)μm×(4~6.5)μm,不分枝或罕有分枝,有1~4個隔膜,孢痕明顯。分生孢子倒棍棒狀,無色,較直或稍彎曲,基部倒圓錐形,有臍,頂端較細,稍鈍,大小(78~180)μm×5.6μm,有1~10個隔膜,多數為5~6個隔膜。(2)特性。適宜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~25℃,分生孢子萌發的溫度范圍為20~30℃。空氣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分生孢子才能萌發,近飽和狀態或有水滴存在,最有利于萌發。 [侵染]病原菌隨病殘體越冬,為初侵染源,進行重復侵染。病原菌在干燥條件下,能夠在地表的病殘體上安全越冬,但在潮濕的地表層下的病殘體上不能越冬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降雨量大、相對濕度高、氣溫較低,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(2)栽培因素。輪作地,發病重;田間濕度大,發病也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合理輪作倒茬,實行間作套種,合理密植,改善田間小氣候。適期播種,加強田間管理,雨后及時排水,防止濕氣滯留。施足底肥,適時增施磷鉀肥,及時追肥,防止后期脫肥。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株殘體,帶出田間集中焚燒處理。(2)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噴灑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40%克瘟散乳油8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,或20%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。每隔7~10天噴1次,連續噴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