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 玉米鐮刀菌苗枯病在高溫、多濕條件下,易流行發生。其發生與種子帶菌相關,且小粒玉米種子相對較重。受害植株發育遲緩,生長衰弱,嚴重時全株葉片黃枯或青枯。 [為害癥狀]幼苗最先在種子根處褐變,逐漸擴展,造成整個根部發育不良,根毛減少,無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。初生根發病后壞死,根系變黑褐色,在基部節間形成壞死環,基部呈水漬狀,在輕微外力作用下極易出現整齊斷裂。地上部葉鞘褐色有撕裂狀,葉片發黃,邊緣呈焦枯狀,心葉卷曲,以后葉片自下而上逐漸干枯。無次生根的形成死苗。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,在枯死病苗靠近地面部分產生白色粉霉,葉片出現火燒狀枯死,心葉逐漸青枯萎蔫。 [病原]病原為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.和腐皮鐮孢Fusarium solani (Wart.) App.et Wollenw,均屬半知菌亞門。串珠鐮孢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。大分生孢子多為紡綞形或鐮刀形,頂端較鈍或粗細均勻,具3~5個隔膜,大小(17~28)μm×(2.5~4.5)μm,多數孢子聚集時呈淡紅色,干燥時呈粉紅或白色。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橢圓形,無色單胞,呈鏈狀著生,大小(4~6)μm×(2~5)μm。腐皮鐮孢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。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,無色,有2~4個橫隔膜,大小(14.0~16.0)μm×(2.5~3.0)μm。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,無色,大小(6~11)μm×(2.5~3.0)μm。病菌還能產生近圓形、淡褐色的厚壁孢子。 [侵染]病原以菌絲存活于玉米種皮、胚、胚乳組織內傳播,種子帶菌也是重要原因。易發病品種種子帶菌率高。播種帶菌種子,出苗后即可引起發病 [發生規律](1)寄主抗性。①品種間其抗病性差異較大。②玉米苗勢比較墩壯的品種發病輕,苗勢瘦弱的發病重。③在同一品種中,果柄脫落的比不脫落的由于次生根生出慢而易發病。 (2)環境因素。低溫高濕,利于發病。降水多,土壤板結,通透性差,土壤供氧不足,易發病。 (3)栽培因素。有機肥不足,偏施無機化肥,苗期田間管理不及時,雨后土壤板結,易發病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物理防治。精選種子,播種前可先將種子晾曬1~2天,挑選籽粒飽滿、無損傷的種子。可采用55℃溫水浸種10分鐘,晾干后播種。(1)農業防治:①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,增施有機肥,氮、磷、鉀肥合理搭配。②移栽后,及時中耕松土,雨后及時排水。③加強苗期田間管理,促苗早發,促使玉米苗期個體生長發育健壯。④遇陰雨天,雨后要及時劃鋤,打破土壤板結,增強土壤通氣性,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發生育。(3)化學防治:①用2%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小時后用清水沖凈,晾干即可播種。用種子重量0.2%的萬家寶浸種24小時后用清水沖凈,晾干即可播種。②零星發病時噴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