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Corn downy mildew 玉米干腐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,東北發生重,江蘇、安徽、四川、廣東、云南、貴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等省都有發生。有些地區方病株率達3%~4%,病穗率更高。玉米受害以后,除導致穗腐以外,病株多折斷倒伏,引起減產。 [為害癥狀](1)穗部。病穗一般成熟早,僵化變輕,病果穗和苞葉之間充滿白色菌絲體,以致苞葉和果穗粘連,不易剝離。剝去苞葉,可見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皺縮,呈暗褐色或污濁狀,失去光澤,粒間常有緊密的灰白色菌絲體,穗軸松軟變輕,易于折斷破裂。嚴重時,籽粒基部甚至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絲體,散生許多小黑點。穗軸和護穎上也常生許多小黑點,這些癥狀是識別該病的重要特征。(2)莖稈。莖稈上發病時,在基部4~5節處或果穗節的節部出現褐色、紫紅色或黑褐色大形病斑,葉鞘和莖稈之間常有白色菌絲體,后期也生大量小黑點。小黑點一般先在節部出現,然后在下部的節間發生,嚴重時節間布滿小黑點,但仍以節部為最多。有時氣生根上也生小黑點,但葉鞘上則不能產生。(3)葉片。受害時,在葉背面生褐色不規則的長形病斑,大小5cm×(1~2)cm。一般很少產生小黑點。 [病原]病原為玉米狹殼柱孢Stenocarpell maydis (Berk)Sutton、大孢狹殼柱孢S.macrospora (Earle)Sutton以及干腐色二孢Diplodia frumenti Ell.et Ev.,均屬半知菌亞門。干腐色二孢菌的有性態玉米囊孢殼為 Physalospora zeicola Ell.et Ev. 。(1)玉米狹殼柱孢。分生孢子器直徑150~300μm。分生孢子大小(15~34)μm×(5~8)μm,有0~2個隔膜。(2)大孢狹殼柱孢。分生孢子器直徑200~300μm。分生孢子大小(44~82)μm×(7.5~11.5)μm,有0~3個分隔。(3)干腐色二孢。子囊殼黑褐色,內含子囊孢子8個,排成雙行。子囊孢子橢圓形,無色,單胞,大小(20~23)μm×(8~9)μm。 [侵染](1)越冬。病菌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。(2)侵入。條件適宜時從分生孢子器里釋放出大量的器孢子,隨氣流傳播。玉米開花時其葉鞘變松,器孢子即隨同花粉落入葉鞘內,萌發后從葉鞘侵入,也可從莖稈基部、不定芽或花絲、穗梗及果穗的苞葉間直接侵入。種子帶菌,可以進行遠距離傳播。 [發生規律]玉米生長前期遇有高溫干旱,氣溫28~30℃,雌穗吐絲后半個月內遇有多雨天氣利其發病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檢疫:病區的玉米種子、穗軸、莖稈和苞葉等嚴禁外運。無病區要加強檢疫,防止該病傳入。(2)種子處理:播前可選用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1小時,也可用50%多菌靈或5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浸種24小時,用清水沖洗晾干后播種。(3)栽培因素。病區要建立無病留種田,選留無病種子。重病區實行2~3年的大面積輪作。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,及時燒毀,以減少菌源。發病秸稈在第二年雨季以前作燃料燒掉,秋季深翻土壤,以控制發病。(4)抽穗期發病即噴灑藥劑防治,每隔7~10天防治1次,連續防治1~2次。藥劑可選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5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或25%苯菌靈乳油8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