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 魔芋白絹病為害在夏秋季都有發生,一般在6~8月間,特別是干旱炎熱、暴風雨頻繁時,發病嚴重。危害與各種植區。 [為害癥狀]發生在魔芋葉柄基部接近地表的部位,偶而在帶菌的地下塊莖上也能被害。魔芋被害后,植株凋萎,葉柄基部有淡褐色不規則斑點,微凹且軟化,隨著病情的發展,接近地面柄基處相繼腐敗倒伏。被害部位的表面著生白絹絲狀物,白絹絲上又著生很多小菌體,菌核初期為灰白色,后為茶褐色,球形表面圓滑有光澤,剖開菌核呈灰白色。 [病原]病原為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.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(1)形態。菌絲無色,具隔膜;菌核由菌絲構成,外層為皮層,內部由擬薄壁組織及中心部疏松組織構成,初白色,緊貼于寄主上,老熟后產生黃褐色圓形或橢圓形小菌核,直徑0.5~3mm。高溫高濕條件下,產生擔子及擔孢子。擔子無色,單胞,棍棒狀,大小16μm×6.6μm,小梗頂端著生單胞無色的擔孢子。(2)特性。菌核抗逆性強,耐低溫,在-10℃或通過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,自然條件下經5~6年仍具萌發力,但在水中僅能存活3~4個月。菌絲不耐干燥,發育適溫32~33℃,最高40℃,最低8℃,耐酸堿度范圍pH1.9~8.4,最適pH5.9。 [侵染]病菌以菌核和菌絲體在土壤中或依附在魔芋球莖上越冬。次年初夏,溫濕度適宜時,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體,呈匍匐狀向四周伸展或沿著土壤間隙蔓延到鄰近的植株莖基部繁育,遇夏季暴雨沖流而廣為傳播侵染。 [發生規律]病菌孳生最佳溫度為32~33℃可忍耐40℃的高溫,而在13℃時菌絲還能緩慢生長。土壤酸堿度在pH2~8范圍內均能生長,最適于pH4~6酸性土壤中生長、蔓延。 [防治]選擇無病地區種植魔芋,在耕耙土地時,要對土壤進行消毒,每畝施石灰30~50kg,或施用硫磺粉3~5kg;在播種前,挖穴后,穴中要施腐熟有機肥,并用0.05%高錳酸鉀液灑潑穴內和四周,然后播種。若在輪作地里栽培防效更佳。選擇無病塊莖作種,在播前用20%石灰乳液浸泡芋種10分鐘,撈起洗凈、干后即可播種。若是大塊莖要割開分芽的芋種,在切口處沾上草木灰播種,這對護種促苗有良好作用。芋苗出土后,拔除蔸邊雜草,并注意不要碰傷葉柄和葉片。蔸邊施些草木灰或石灰粉。施腐熟有機肥,若施化肥時須離蔸邊10~17cm。入夏后蔸邊周圍鋪青覆蓋,以抑制地表溫度劇烈上長,還可保持土壤水分過度蒸發,防止雜草生長,減輕病害發生。選晴天收芋,收芋時操作要小心,不要挖傷球形塊莖。起水后要沖洗泥砂、晾干水分后加工或出售。若貯藏時選無傷無病球莖,做到小堆輕放,并保持室內通風、干燥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