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Corn black bundle異名玉米維管束黑化病、玉米黑點束 1984年我國從南斯拉夫澤盟玉米研究所引進玉米單交種SC704和自交系773、717(南引品種)在甘肅臨澤、新疆墨玉等縣種植,造成嚴重發病和產量損失。該病害發病地域不斷擴大,隴海鐵路沿線的新疆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及北京、東北地區等省市都有發生,而且危害程度不斷加重,有的田塊發病率高達20%以上,據試驗測定,抗、感病品種病株平均單株產量損失率達66.0%,耐病品種達14.67%,已對我國玉米生產構成新的威脅。 [為害癥狀]玉米生長后期發病。在玉米乳熟期出現大面積枯死,為害嚴重,從田間表現癥狀后,僅十幾天發展到全田枯死。甘肅采用人工接菌誘發典型癥狀。發病初期葉片中脈變紅,葉片出現淡紫色或紫紅色不規則條斑,后擴展到整個葉片,莖皮變成紫紅色或紫褐色。葉片逐漸失水,從葉尖、葉緣向葉基部擴展,形成黃白色或,紫褐色干枯,整株從頂部向下迅速干枯而死。剖開病莖可見莖部維管束組織變成淺褐色、黑褐色或黑色壞死,變色部位可長達幾個節間,尤以果穗節上、下的3~4節變色最深。地下藥部節和節間呈黑褐色壞死。出現大量不孕株或不孕穗,不結實或結實少。有的出現過度分蘗和果穗增長。病原物 '[病原]病原為病原為病原為病原為直枝頂孢霉菌 Acremonium stictum W.Gams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異名為頂頭孢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。菌絲纖細無色,有分隔,常數根或數十根聯合成菌索。分生孢子梗單生,直立,基部略粗,上部漸細,長為23.2~78.3μm,有時分二叉或三叉。分生孢子單胞無色,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在分孢子梗頂端粘合成頭狀,大小(2.9~8.7) μm×(1.5~2.9) μm。 [侵染]病菌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。種子帶菌率為1.25%~75%。此菌主要靠種子和土壤傳播,病菌直接或通過傷口侵入莖部組織。 [發生規律]該菌是否為致病力強的變種及其生理型侵染規律尚需進一步明確。該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嚴格檢疫,防止該病蔓延。(2)選用中單2號、戶單1號等抗病品種,淘汰感病品種、品系,積極選育新的抗病品種。(3)實行輪作,在玉米地不施用玉米秸稈堆制的農家肥。(4)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