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yellow peach moth,Peach pyralid moth,cone moth異名桃蛀螟、桃實蠅、桃果蠹、桃蠹心蟲、桃蛀心蟲等 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etiferalis (Guenée)屬鱗翅目,螟蛾科,又稱桃蛀螟、桃實蠅、桃果蠹、桃蠹心蟲、桃蛀心蟲、桃野螟蛾、桃斑紋野螟蛾、豹紋蛾、果斑螟蛾、豹紋斑螟。國內分布區北起黑龍江、內蒙古,南至臺灣、海南及廣東、廣西、云南,東接前蘇聯東境、朝鮮北境并臨海邊,西面自山西、陜西寧夏、甘肅后,折入四川、云南。黃河以南局部地方,密度頗高。為害玉米、高粱、棉花、大豆、蓖麻、向日葵、桃、梨、杏、李、蘋果、梅、櫻桃、葡萄、石榴、柿、核桃、板栗、柑橘、荔枝、龍眼等。 [為害癥狀]在棉田中,幼蟲主要蛀食棉鈴,引起爛鈴。為害高粱時,初孵幼蟲鉆入高粱幼嫩籽粒內,用糞便或食物殘渣把口封住,在其內蛀害;長大后吐絲結網綴合小穗,藏匿其中蛀食籽粒,也可以蛀食莖桿。為害玉米時,主要蛀食雌穗,啃食玉米籽粒,也可以蛀莖為害。 [發生規律](1)世代。我國北方各省每年發生2~3代,南京4代,江西、湖北5代。(2)越冬。老熟幼蟲化蛹在穗中或葉腋、葉鞘、枯葉等處越冬。玉米的秸稈里也有一少部分越冬幼蟲。(3)氣候。多雨高濕年份,發生嚴重。(4)栽培。緊穗品種重于半緊穗品種,散穗型品種受害最輕。晚播重于早播,夏播重于春播。 [形態](1)成蟲。體長11~13mm,翅展20~26mm,鮮草黃色。下唇須兩側黑色。前胸兩側有各帶1黑點的披毛,腹部背面與側面有成排的黑斑。前后翅草黃色,前翅約有25~26個黑斑,后翅約有10個黑斑。雌蛾腹部末端呈圓錐形,雄蛾腹部末端較鈍,且有黑色毛叢。(2)卵。橢圓形,稍扁平,長為0.6~0.7mm,寬為0.3mm。初產時乳白色,后變米黃色,孵化前呈暗紅色。(3)幼蟲。末齡幼蟲體長22~25mm,體背淡紅色,頭部暗褐色,前胸背板深褐,體各節有粗大的灰褐色瘤點。中后胸及第1~8腹節背面,各有褐色毛片8個。腹足趾鉤雙序缺環。(4)蛹。長10~15mm,褐色到深褐色,腹部第5、6、7各節背面前緣各生1列小齒,殿棘細長,上生鉤刺1叢。 [習性]成蟲對黑光燈有強烈的趨性,對糖醋味也有趨性,白天停歇在葉背面,傍晚以后活動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冬前玉米要脫空粒,并及時處理玉米寄主的秸稈。(2)藥劑防治。產卵盛期噴灑50%磷胺可溶劑1 000~2 000倍液,或50%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。提倡噴灑蘇云金桿菌75~150倍液或青蟲菌液100~2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