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 褐邊螟Catagela adjurella Walker屬鱗翅目,螟蛾科。國內分布北限為黃河以南,南至廣東、廣西、云南,東臨濱海,西達四川。一般發生減產5%左右,嚴重發生時可減產50%。為害水稻、稗、鴨舌草、荊三棱等。 [為害癥狀]幼蟲鉆莖而入,多從水稻劍葉葉鞘空隙處向下蛀入莖稈第1節,蠕行至白色柔嫩組織處蛀食,可轉株為害。 [發生規律](1)世代。發生代數、發生期與三化螟相似。(2)越冬。末齡幼蟲在寄主殘留株或背風向陽的溝邊雜草上越冬。 [形態](1)成蟲。雌蛾體長10mm左右,翅展20~23mm。前翅黃褐色,前緣褐色,從頂角到后緣具1條褐色斜紋,翅中央具棕褐色小點3個,排列成等邊三角形,外緣具棕褐色小點7個,緣毛淺黃色,后翅銀灰色。雄蛾體長7~8mm,翅展16~19mm。前翅灰黃,翅尖斜紋及小點比雌蛾明顯,腹部黃褐色,尾端無鱗毛。(2)卵。乳白色至青黑色。卵塊為長橢圓形,覆蓋灰黃色鱗毛。(3)幼蟲。末齡幼蟲體長15~20mm,頭深褐色,胸部、腹部主要是綠色,從腹部第2節后漸漸轉黃。(4)蛹。長11~13mm,初黃綠色,后變淺黃色,羽化前變成黃褐色。(5)繭。白色。[習性]成蟲將卵塊產在稻葉上,幼蟲孵出后,爬至葉尖處吐絲下墜,借風擴散,從莖上鉆孔為害。水稻孕穗或抽穗時,則從劍葉葉鞘空隙處向下鉆入莖稈的第1節,爬至白色幼嫩組織處蛀食。轉株為害的,先把近水面的稻莖咬斷后吐絲封口,咬斷莖的另一端形成囊狀物,幼蟲隱藏在其中浮在水面上,碰到新稻株后,爬至稻莖上向內蛀食,鉆入新株后又吐絲遮住蛀孔。該蟲喜在濕潤的環境中生存,喜在旱秧田中為害,轉株為害現象明顯。 [習性]成蟲將卵塊產在稻葉上,幼蟲孵出后,爬至葉尖處吐絲下墜,借風擴散,從莖上鉆孔為害。水稻孕穗或抽穗時,則從劍葉葉鞘空隙處向下鉆入莖稈的第1節,爬至白色幼嫩組織處蛀食。轉株為害的,先把近水面的稻莖咬斷后吐絲封口,咬斷莖的另一端形成囊狀物,幼蟲隱藏在其中浮在水面上,碰到新稻株后,爬至稻莖上向內蛀食,鉆入新株后又吐絲遮住蛀孔。該蟲喜在濕潤的環境中生存,喜在旱秧田中為害,轉株為害現象明顯。 [防治]防治策略是主控蟲源,重治秧田、橋梁田,挑治二代大田。(1)農業防治。選用抗品種,如中抗品種有鎮稻2號。冬閑田冬前翻耕浸田,以減少越冬蟲源。免耕田春季灌水淹蛹。掌握在化蛹期(常年在4月下旬),灌水淹蛹控蟲,以壓低主要蟲源田有效蟲口。調整栽播期,一季稻大面積移栽期盡可能調至一代蟻螟盛孵期,這時栽插,能致60%蟻螟死亡。或調整播期使大面積一季中稻在8月15日前齊穗,單季晚稻在8月底破口,以避開卵孵盛期,減輕為害。根據預測預報,在一代化蛹期灌水淹蛹,能致大量蛹死亡,控蟲效果十分明顯。灌水深度保持在10cm以上,淹水時間要求在1周左右。拔除白穗株。在白穗初現,大量幼蟲還在植株上部為害時連根拔除白穗株,既防止幼蟲的轉株為害,又可減少蟲源。齊泥割稻能直接殺死部分幼蟲,破壞幼蟲的越冬場所,提高越冬死亡率。(2)物理防治。利用頻振燈誘集成蟲應掌握在發蛾始盛期開始開燈,誘殺成蟲。(3)藥劑防治。狠治一代秧田,挑治二代大田,重治三代卵孵盛期與破口期相遇的單季晚稻和早栽雙季晚稻。孵化始盛期,當枯心團達900個以上/ hm2,應立即用藥,在30~60個的可推遲到孵化高峰時用藥,到孵化高峰仍未達30個可只挑治枯心團,或在卵孵盛期內對大肚10%到抽穗80%的田塊掌握5%~10%破口露穗時用藥防治。55%特殺螟可濕性粉劑,是由沙蠶毒素類農藥殺蟲單與生物農藥蘇云金芽孢桿菌(Bt)復配而成的,復配后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。25%殺蟲雙,防枯心用200倍液噴霧,防白穗用150~200倍液噴霧。施藥期需保持3mm田水3~5天。40%螟施凈乳油,是一種有機磷殺蟲劑,同時具有胃毒、觸殺、殺卵的效果。卵期到幼蟲初齡期均可用藥。可在拔秧前3~5天,用300倍液噴霧,可預防大田枯心和枯鞘。稻田用藥時應有寸水,并保持3~5天。也可在始見枯鞘或枯心時用800倍液噴霧,破口抽穗期700倍液噴霧。樂斯本單劑和樂斯本與殺蟲雙混劑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推薦用量樂斯本450~600毫升/ hm2,或樂斯本300毫升/ hm2加殺蟲雙2250毫升/ hm2,對水750千克噴霧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