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
英文名異名金翅蛾、稻金斑夜蛾、青蟲、弓腰蟲等 稻金翅夜蛾,學名:Chrysaspidia festucae (Linnaeus),屬鱗翅目,夜蛾科。為害水稻、小麥、稗草、看麥娘、三棱草等全國各稻區。
[為害癥狀]幼蟲食葉成缺刻,尤其是第1代幼蟲在秧苗和分蘗期為害嚴重,影響分蘗成穗越冬代幼蟲為害小麥也很嚴重。
[發生規律](1)發生世代:黑龍江、寧夏一年發生2~3代,江蘇一年發生4~5代。(2)越冬及蟲源:幼蟲在麥株基部等處越冬。(3)發生時期:江蘇越冬代成蛾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盛發,第1代成蛾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盛發,第2代成蛾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發,第3代成蛾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盛發,第4代成蛾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盛發寧夏成蛾盛發期則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夏季涼爽的年份發生重。
[形態](1)成蟲:體長13~19.5mm,翅展28~39mm,色彩艷麗體赭紅色,下唇須橘紅至橘黃色,頭部橘黃色,復眼深棕色前翅翅面金褐色,翅脈及各線深褐色,翅面中部具2各大而明亮的銀斑亞外緣線深褐色,波浪形端線棕褐色,內側帶灰色,緣毛紅棕色至灰褐色翅面前后四角及大銀斑內側各有1~4枚銀色至金色斑后翅淡黃褐色有煙灰色斑,緣毛紫灰色。(2)卵:卵高0.45cm,寬0.6cm左右,饅頭形,約40條縱棱和細橫紋初產時乳白色,后淡黃綠色,孵化前為暗灰色,出現褐色花斑。(3)幼蟲:末齡幼蟲體長29~35mm,體綠色,背線、亞背線白色至黃白色雙線,氣門線為鮮明的黃色至乳黃色寬帶第1、2對腹足完全退化腹部以第5、6腹節最粗大。(4)蛹:長15~19mm初蛹綠色,背面淡褐色、深褐色或黑色腹部第1~4節,背面前緣各有1條褐色溝紋,第5~7節背面前緣有細溝紋5~8條腹末延伸成一方形臀棘,微彎向腹面,末端生鉤狀刺1對,兩側各有較小的鉤狀刺1對。
[習性](1)成蟲:成蟲有趨光性,喜在前半夜交配和產卵,把卵產在葉面、葉背或葉鞘上,常數粒至數十粒排在一起,稀疏卵歷期4~6天。(2)幼蟲:幼蟲5~7齡,個別12齡1~3齡幼蟲吐絲下墜,借風擴散,5~6齡幼蟲食量劇增,末齡幼蟲化蛹在葉背面在寧夏,幼蟲期1個月;在江蘇,幼蟲期18~20天。
[防治]做好測報工作于冬前和越冬后選擇有代表性的早茬麥田5塊,檢查越冬幼蟲數量,及時發出預報,防止該蟲突發成災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