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異名俗稱雷火蟲、泡泡蟲、花腰桿 稻赤斑沫蟬,學名:Callitetix versicolor (Fabricius)。屬同翅目,沫蟬科。為害水稻、玉米、高粱、甘蔗、黃豆、禾木科雜草等。一般造成減產10%~30%左右,嚴重時可達50%以上。湖南、湖北、江蘇、浙江等省稻區(qū)均有分布。 [為害癥狀]主要以成蟲為害水稻,刺吸稻葉汁液。受害葉片葉尖失水枯黃,并逐漸擴展延伸,葉片上現(xiàn)不規(guī)則紅褐色條斑或中脈與葉緣間變紅。隨著為害的加重和后期高溫的影響,遠看稻田一片枯焦,形如被火燒過一般。孕穗前受害,常不易抽穗,孕穗后受害致穗形短小秕粒多。 [發(fā)生規(guī)律](1)發(fā)生世代:四川一年發(fā)生1代。(2)越冬及蟲源:卵越冬。(3)發(fā)生時期:越冬卵于5月上旬開始孵化。成蟲于5月下旬出現(xiàn),秧苗移栽轉青后開始轉入田間為害,6月中旬蟲量開始上升,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害最盛。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。 [形態(tài)](1)成蟲:成蟲體長12cm左右,體漆黑色,具光澤。前翅革質亦為漆黑色,但在近基部有2個白斑,左右翅排列成梯形。雌蟲近端部有一大一小兩個紅斑。腹末較短而鈍圓,尾端略尖;雄蟲近端部只有1個紅斑,比雌蟲的紅斑約小1/3。腹末狹長呈倒“丫”字形微向上翹。(2)卵:卵初產時乳白色,長橢圓形,長1cm左右,寬約0.26cm,一頭瑞較大,微彎曲。(3)幼蟲:初孵若蟲乳白色,復眼鮮紅色,以后隨齡期的增加,體色由乳白轉為淡黃,最后完全變成漆黑色,復眼也由鮮紅逐漸轉為深紅,暗褐以至黑褐色。 [習性](1)成蟲:成蟲多在14~17時交配,歷時4小時以上。卵多產于田邊及田埂的裂縫中。(2)幼蟲:初齡若蟲在田邊泥縫或土表吸食雜草、黃豆等寄主根部汁液,藏匿于由自己肛門所分泌的白色泡沫中;4齡以后,特別是即將羽化的5齡若蟲,大都已遷移到黃豆等寄主的葉片、莖桿的分枝處分泌泡沫并取食。剛羽化的成蟲多在距田邊較近的水稻上為害,而后再向田中蔓延。所以,田邊往往損失最重。 [防治](1)農業(yè)防治:①田邊種植直立的高桿作物,阻止該蟲向田內擴散。②結合冬耕將田塊四周雜草鏟除干凈,并在冬前和春后分別深挖田埂一次。③為害重的地區(qū),冬春結合鏟草積肥或春耕漚田時,用泥封田埂,能殺滅部分越冬卵,同時可阻止若蟲孵化。(2)藥劑防治:卵孵盛期即泡沫大量出現(xiàn)時,用干石灰粉適量,撒施于泡沫上(蓋住、吸干泡沫為度),也可用細炭灰、草木灰加25%殺蟲雙GR,按60:1充分拌勻撒施。防治成蟲可噴灑50%辛硫磷乳油 500倍液,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 3 0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(lián)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