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Wheat septoria nodorum blotch 小麥穎枯病在我國冬、春麥區均有發生,以北方春麥區發生較重。一般葉片受害率為50%~98%,穎殼受害率為10%~80%。受害植株,穗粒數減少,籽粒皺縮干秕,出粉率降低,早期受害還可影響成穗率。一般減產1%~7%,嚴重者可達30%以上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小麥未成熟穗部和莖稈,也為害葉片和葉鞘。(1)穗部。部分小穗穎殼上產生深褐色斑點,后擴展到整個穎殼,病斑枯白色,其上散生小黑點,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。發病嚴重時,籽粒不結實。小麥乳熟階段之前穗部癥狀明顯,容易辨認,當穎殼全部轉黃后,病斑不明顯,但病部仍可見小黑點。(2)莖節。莖節發病,病斑褐色,能侵入導管并將其堵塞,使節部畸變、扭曲,上部莖稈折斷而死。(3)葉片。葉片染害,初生橢圓形淡褐色小斑,后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,中央灰白色,邊緣有淡黃暈圈,其上密生小黑點,劍葉被害扭曲枯死。 [病原]病原為穎枯殼針孢 Septoria nodorum Berk.,屬半知菌亞門。其有性態是穎枯球腔菌 Leptosphaeria nodorum Müler,屬子囊菌亞門,在我國未發現。(1)形態。分生孢子器近球形,暗褐色,直徑(54~143)μm×(54~111)μm,埋于寄主表皮下。分生孢子初為單胞,成熟后有3個隔膜,長橢圓形至圓筒形,微彎曲,無色,大小(15~32)μm×(2~4)μm。(2)特性。分生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~23℃,低于6℃或高于36℃,生長顯著延緩。分生孢子侵染溫度范圍為10~25℃,以22~24℃最適。分生孢子萌發需濕潤的環境,相對濕度90%以上或有游離水存在的條件下,孢子萌發最好。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可在死的小麥組織上有周期性的再生。 [侵染](1)越夏和越冬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夏、越冬,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病粒表面越夏或越冬。(2)侵入。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,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寄主。病部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感病期。穎枯病菌僅能侵染未成熟的麥穗,隨著麥穗成熟度的增高,感病程度也逐漸減弱。(2)氣候因素。高溫多雨氣候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蔓延。(3)栽培因素。病殘體和種子帶菌的有無和多少是影響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,10%的種子帶菌即可為病害大流行提供足夠的菌源。麥田長期連作、土質貧瘠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,均易發病。春麥播種晚,生育期延遲,可加重病害發生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種子處理:播種前50%多福合劑500倍液浸種48小時。也可用種子重量0.2%的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,或40%拌種雙可濕性粉劑,或2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,或15%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拌種。(2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實行2年以上輪作。選用無病種子。春麥適時早播,施足基肥,增施磷、鉀肥。麥收后深耕滅茬,清除病殘體,消滅自生麥苗。(3)藥劑防治:重病區,可在小麥分蘗前期噴灑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或25%苯菌靈乳油800倍液,或25%敵力脫乳油2 000倍液。每隔15~20天噴1次,連續1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