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Wheat Dilophospora leaf spot異名小麥扭葉病、小麥雙冠子葉斑病 小麥苗期、成株均可發病。 [為害癥狀]苗期染病開始在第三、四葉片上產生淺綠色圓形至長圓形病斑,逐漸擴展為不規則形病變,心葉卷曲干枯,嚴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。拔節期、抽穗期染病葉片、葉鞘上產生淡黃色病斑,上生小黑點或漆黑色斑痣,旗葉緊抱的不能抽穗呈“一柱香”形,初期纏繞灰白色菌絲,后期部分小穗或全部呈黑色革質狀,即菌核型分生孢子堆。 [病原]病原為看麥娘雙極毛孢Dilophospora alopecuri(Fr.)Fr. 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異名D.graminis.病菌在病葉及穗上的小黑點,即病菌分生孢子器,大小120~300μm,黑色。分生孢子圓柱形至橢圓形,單胞無色,具隔膜0~3個,大小(8.5~16)μm×(1.6~2.5)μm,兩端各具3~6根直或有分叉的剛毛,呈冠羽狀。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~25℃。 [侵染]此病主要以小麥粒線蟲為傳病媒介,病菌孢子由小麥粒線蟲攜帶侵染。土壤中病殘上的越冬孢子,由粒線蟲攜帶侵入小麥幼苗,或附著在蟲癭內的線蟲體外,隨線蟲侵入幼苗,因而可造成卷曲病和粒線蟲病的混生現象。但如果控制了攜帶此菌孢子的媒介體——小麥粒線蟲,則可不發病,是植物線蟲與病原真菌關系最密切的病例,在植物病理學及植物線蟲病害研究、防治上都是很有意義的。此外,在田間也常見到同一病株只有粒線蟲病而無卷曲病,或只有卷曲病而無粒線蟲病的情況。 [發生規律]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或越夏,通過風雨傳播。為害麥穗者,主要通過小麥粒線蟲傳播,病菌常附著在蟲癭里的線蟲體外,經由線蟲攜帶進入小麥體內。因此穗上有卷曲者,通常也有線蟲為害,小麥卷曲病和線蟲病呈混生狀態。但在田間也常見到同一病株有線蟲病而無卷曲病,有的卷曲病株而無線蟲為害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認真防治小麥線蟲病。(2)與非小麥作物進行輪作。(3)選用無病種子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