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Diuraphis noxia異名俄羅斯麥蚜 麥雙尾蚜,學名:Diuraphis noxia (Mordvilko),異名Brachycolus noxius。又稱為俄羅斯麥蚜。屬同翅目,蚜科。為害小麥、大麥、黑麥、燕麥、烏麥、雀麥等70余種禾本科作物及雜草。有時為害水稻。常造成減產30%~60%的減產,有時失收。遼河、黃河、淮河、海河流域都是該蟲適生區。國外主要分布在烏克蘭、中亞、北非、東歐、尼泊爾、南非、墨西哥、美國、加拿大。世界性麥類大害蟲,國內檢疫對象。 [為害癥狀]刺吸小麥汁液,并且可分泌毒素破壞葉綠體,降低光合作用,使葉片產生白、黃、或紅色縱條,縱卷成筒。旗葉受害后,麥株常不能正常抽穗。 [發生規律](1)世代:一年發生11代,在寒冷麥區營全周期生活。(2)越冬及蟲源:秋末冬初產生雌性蚜和雄蚜,交配后把卵產在麥類或禾本科雜草上,翌春卵孵化,向外遷飛或為害到麥收。(3)發生因素:①氣候因素。在溫暖地區營不全周期孤雌生殖。②天敵。天敵有無花果蚜小蜂、異足蚜小蜂、廣鞘蚜繭蜂、食蚜癭蚊、四斑毛瓢蟲等。 [形態](1)無翅孤雌蚜:體狹長,長1.6mm,寬0.6mm,淺綠色。中傾與額瘤隆起呈“W”字形。觸角短,不及體長之半。喙達中足基節。腹管短,長不及基寬。體末有尾片,寬錐形,長達腹管的5倍。第8腹節背片中央具上尾片,長約達尾片之半故稱雙尾蚜。(2)有翅孤雌蚜:體長2.5mm,寬0.8mm。頭胸黑色,腹部淡褐色,斑紋灰褐色。觸角短,黑褐色,長約為體長的1/3,第3節上有圓形次生感覺器4~6個,第4節有1或2個次生感覺器。喙黑褐色,不達中足基節。第1~5腹節有緣斑,第8節背片及上尾片黑色,腹管短,長不及寬。雙尾,尾片長為上尾片的2~3倍。 [習性]麥雙尾蚜先取食未展開的葉片,使葉從~側縱卷成筒狀,躲入其中繁殖為害,隨后又遷至新生葉。在寒冷地區,麥雙尾蚜主要營全周期生活,秋末冬初雌蚜將受精卵產在禾本科雜草或麥類上。春季卵孵化,在產卵寄主上孤雌生殖3個世代后向外遷飛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:①選用二粒小麥、Mg4537、Mg7458、Mg8786、Mg8256等感蟲率低的品種,可減輕受害。②種植毛大頭、紅佛爾、墨稻穗、勾毛白等感蟲率高的小麥品種,它們可吸引大量蟲源,然后集中消滅,不僅可減少施藥,節省人力、物力,還可保護天敵,達到自然控制。③在種植當地優良品種時,間種上述感蟲品種,把麥雙尾蚜消滅在誘蟲帶中。④禁止從發生地調運禾本科草苗。外來禾本科草苗要注意檢查和滅蟲消毒。(2)藥劑防治:必要時可噴灑10%撲虱蚜可濕性粉劑 2 500倍液,或2.5%保得乳油 2 000~3 000倍液,或35%賽丹乳油 3 0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