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介 英文名Clavated calabash anthracnose 炭疽病是瓠瓜的一種普通病害。 [為害癥狀]為害葉、莖和果實。(1)葉片。葉片發病時先出現淡黃色病斑,圓形,直徑5~20mm,邊緣不清晰,后期中央破裂。(2)莖蔓和葉柄。發病時病斑為梭形,淡褐色。(3)果實。果實發病時先出現水浸狀小點,淡綠色,后發展為近圓形的深褐色病斑,中間凹陷有時表面溢出橙色膠狀物。 [病原]病原為葫蘆科刺盤孢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(Berk.& Mont.)Arx.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(1)形態。分生孢子盤初為埋生,紅褐色,后突破表皮。呈黑褐色。分生孢子梗圓筒狀,無色,單胞,大小(20~25)μm×(2.5~3.0)μm。分生孢子單胞,無色,長圓形,大小(14~20)μm×(5.0~6.0)μm。萌發產生芽管1~2根,頂端生附著胞,附著胞暗色,近圓形。(2)特性。病原萌發適宜溫度22~27℃。 [侵染](1)越冬與初侵染源。病原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在田間越冬,在棚室中存活,成為初侵染源。帶菌種子可引起幼苗發病。(2)傳播特點。病原通過雨水傳播。 [發生規律](1)氣候因素。氣溫10~30℃時均可發病。在適宜溫度范圍內,空氣濕度大,易發病。(2)栽培因素。連作地,氮肥過多,大水漫灌,通風不良,植株衰弱發病重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。實行3年以上輪作。采用無病種子。無病土育苗。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減少病原傳播機會。增施磷鉀肥。在棚室栽培要將濕度控制在70%以下,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。田間操作均應在露水落干后進行。(2)化學防治:每畝每次用45%百菌清煙劑250g熏煙,每隔9~11天熏煙1次;或于傍晚噴撒6.5%粉塵劑甲霉靈,5%粉塵劑百菌清或8%粉塵劑克炭疽,每畝次1kg。發病初期噴藥,常用農藥有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7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700倍液,36%甲基托布津懸浮劑 500倍液,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,8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,50%混殺硫懸浮劑 500倍液,8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,25%溴菌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,2%農抗120或2%武夷菌素水劑 200倍液。每隔7~10天左右防治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